广告设计是一种职业,是基于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随着广告行业发展所形成的一个新职业。下面列举几篇广告设计论文范文,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广告设计论文范文1
摘要:在信息爆炸、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广告的思考与选择逐渐模糊,对品牌的忠诚度降低。但在社会不断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人们的本性变化较小。在现有的广告创意设计中,设计者基于人性的思考,通过科学调查获得大量资讯,注重对人们生活形态、心理、生理、审美等方面的分析和把握,就能从人性层面分析广告创意设计和用户需求,最后获得基于人性思考的广告创新策略。基于此,该文探讨人性在广告创意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人性广告创意策略。
在信息爆炸、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产品日益同质化。某种产品与服务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就要在广告创意上关注消费者的心理,通过对人性化设计恰如其分的展现,最终达到广告的目的,影响消费者的行为。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现代广告设计者应当遵循人性的特点,准确分析人们的生活形态、心理、生理、审美等,基于人性思考进行广告创意,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因此,研究基于人性思考的广告创意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人性的思考。
儒家的性善论、法家的性恶论、佛家的中性论以及道家的无为论是我国古代思想中对人性的深刻认知。通常,人们将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七情与六欲视为人的天然本性,也就是人性。人有生理需求、社会属性和自我实现需求,追求生命安全、荣誉、安逸,逃避恐惧、忧伤,还要学习、交往,这些都是人的本能表现。无论性善还是性恶,都只是人性真实的表现,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广告创意的主体与服务对象是人,是研究人的需求的科学,也是研究艺术与技术的科学。因此,设计者对人性研究得越深入,对消费者的`定位就越准确,引导消费者的观念、唤起消费者的行动就越容易实现。
二、基于人性思考的广告创意策略。
几乎所有成功的广告创意都是从人性的视角采用广告说服策略。人性是广告创意的灵魂,创意来源于设计者对人性的洞察。优秀的广告创意通过对受众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心理感知等方面的思考影响受众,进而改变或促进其购买行为。
1.基于人性欲望。
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弱点,如贪婪、恐惧、懒惰等。关于人性的一切弱点,广告都能借助产品功能和人性引导用户的行为,最终达到一定的目的。人性最普遍也是最显着的特点突出反映在欲望上。欲望会使人的言行举止、思想、情感发生变化。设计者基于人性思考开展广告创意设计时,应当研究人的欲望,基于人类美好的、良善的、积极的、进步的欲望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如,某洗衣粉的广告词"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某果汁广告词"今天你喝了吗",某洗发水广告词"(雪)该停了",等等。这些广告创意在介绍商品的同时,引发了人性某方面的欲望,提升了宣传效果。
2.基于人生态度。
人性的善主要表现在"诚信"与"仁爱"两个方面。广告创意设计对善的表达核心应基于这两个方面,对人们进行感化,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人性本善的广告是对消费者的关怀和对消费者个性的尊重。如此,基于人性思考的广告才会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并引发受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在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中,小男孩端水给妈妈洗脚,是因为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这一广告创意设计基于人性思考和生活中的小事,广告效果较佳,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3.基于情感记忆点。
广告创意要借助人性达到刺激人们情感的目的。如,某方便面品牌基于大众对于方便面快捷、方便的认知,在整个广告设计中强调一个"等"字。在广告中,呈现了等待约会的女孩、等待下载图片的少年、等待绿灯放行的摩托车手等形象。此后,广告词"来一客,不要等"与人性本能非常接近,具有普遍性与典型性,可以快速创造出一种情趣盎然的氛围,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其心理反应模式是受众根据自己的标准(如个性、兴趣、期待、经验等)选择广告信息,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
4.基于审美通感。
人的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官都能产生美感,它们虽有分工,却能相通。广告作为现代比较常见的设计艺术形式,目的在于调动受众长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揣度、体会难以直接描述的事物,达成一种更高层次的共鸣,并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闻其香、如聆其声的真切、深刻的艺术感受,进而产生一种任何单一的视、听、嗅、味、触觉中没有的新感觉。
结语。
新时期的广告创意从说教模式逐渐向注重受众转变。在现实生活中,广告设计者应从人性的角度思考,向受众传递一种生活方式的信息,促进广告与受众的沟通,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李蕾。人性化视角的广告策略。淄博师专学报,2010(2)。
[2]李蕾,马丽霞。人性化视角的广告策略。青年记者,2014(5)
[3]陈京晶。现代广告创作中的人性化思考。科技视界,2015(2)
广告设计论文范文2
摘要:本文对现有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以上两方面进行了自考助学广告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探讨,并分别探讨了自考广告专业提高通过率和提高职业技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自考职业教育广告人才培养
0引言
自考广告考试计划反映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与高职教育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截然不同。学生对自考广告专业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自考广告与高职广告专业所学内容一致,很多学生入学以后,发现这与原来他们想学的专业不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对广告专业进行具体教学需要明确思路,系里组织了专门的科研力量,申请了此项课题,获得批准,批准课题编号是JY0801。本文所探讨的内容是为课题研究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在课题组进行了多种模式探索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的情况下,课题组重新回到如何提高广告自考的通过率,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的问题上面。结合广告人才职业群能力需求,把自考助学广告人才培养定位为有一定设计策划能力、有一定设计制作能力。重新对如何发挥好全日制助学的功能进行思考,探讨广告自考助学走"自考广告+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的路线,也就是一种"自考"+"职业教育"的路线。
1自考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
1.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科专业的考试计划课程来看,该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从事广告策划、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课程、学分设置和考核方式来看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试计划确立的是广告专科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考核注重的掌握广告基础理论知识,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的创意与写作能力与否,而没有体现广告专科专业所强调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能力的考核。第二,考试计划没有设置实践性考核环节。造成对考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缺失,不符合市场对广告人才的实际需要。考生即使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取得了自考毕业证书,也不能符合广告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这也势必导致广告专科自考生生源的逐步萎缩。
1.2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国家教育部新下发的高职高专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归为艺术设计媒体传播大类。并同时参照其它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培养具有广告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广告设计部门、出版社、影像业和印刷生产单位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的高级技术性专门人才。
1.3自考助学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广告学是指研究广告的本质特征和广告活动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和表现艺术的科学,同时广告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自考助学广告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应强调专业的应用性、职业性特点。在构建自考助学广告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系和设置助学人才培养方案时以下几个问题需着重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广告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广告专业的创新性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广告从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为此,自考助学教育广告专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广告专业自学考试知识结构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背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设计思想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广告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运作与实务、广告经营与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2自考助学广告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探讨
2.1课程体系。自考助学广告专科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方面,自考课程需按照自学考试《报考指南》严格执行,同时,发挥好全日制助学的功能,需要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构建"自考模块+校考模块+综合素质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2.2课程设置。对以上课程体系中提出的四个模块分别探讨如下:①自考模块。自学考试《报考指南》考试计划中课程已涵盖了广告专业中的理论基础、广告运作与实务部分,在课程上主要涉及市场营销、新闻学概论、广告学(二)、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广告文案与写作、广告心理学、广告媒体分析等。②校考模快。自考助学教育广告(专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校考模块"主要是自学考试计划中没有设置而又是要从事广告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设计与制作技能课程,是全日制度自考助学广告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来学读自考广告专业,我们对班级做的统计显示,80%以上是没有美术基础的,所以专业基础课程,我们设置了素描、色彩、构成三门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了摄影、广告设计、版式设计以及从事广告设计必须具备的PHOTSHOP、COREL-DRAW、3DMAX三门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课程。③综合素质模块。为提高全日制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据学院的具体办学实际,将军训、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品德培养教育设为综合素质模块。④社会实践模块。包含的课程有汽车驾驶技术、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自考助学广告专业实践环节能力训练探讨
3.1通过自考广告学《毕业论文》实践性考核要求来加强实践能力训练与检测。广告专业自考课程都是理论考试课程,针对本科阶段的必做环节毕业论文(06999),课题组制定了毕业论文考核方案,加入了动手具体做设计的要求,并强调了论文和设计的相关性等要求,主要目的是起到引导和检测作用,同时,学生和老师明确了毕业设计有实践性考核要求,对教与学起到方向性的指示作用。
3.2日常教学考核中体现实践性。自考课程的考核按照考试要求来执行,校考课程我们设置的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加期末随堂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均以提交作品为要求,平时成绩占30%,期末随堂考核成绩占70%。
强调学生阶段实践学习效果的展示,系每学期初、期末有迎接新学期、期末汇报设计作品展览,进行作品评比,制订了评比标准。检验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与教的氛围。
提倡以赛促学,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安排教师专门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奖项后,系里积极宣传,树立典型,为其它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通过职业技能证书考核体现实践性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设置方面,按照从事广告设计职业能力需求,安排了有平面设计师证书、数码影像设计师证书、三维动画设计师证书,在校考课程设置中已经安排了对应的课程,体现了广告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要求、现代数码技术的掌握、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的广告设计能力要求。
4提高自考课程的考试通过率探讨
4.1熟悉考试大纲。国考课程虽然学院没有命题权,但有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都要明确,教与学要紧紧依据考试大纲。
4.2掌握国考自考课程的考试特点。国考课程考试相对省考课程,在考试的命题方面规范方面,紧紧依据考试大纲和教材,不容易出现超范围、偏题、怪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国考课程考的就是教材。
4.3安排适合的教师。安排有丰富国考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广告专业国考课程理论性强,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课程的学习相对枯燥,课堂氛围容易陷于沉闷,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4做好考前复习迎考。做好考前宣传,营造良好考前复习氛围,安排教师做好考前复习课和下班指导课,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分析历年考试试卷、解决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5结语
文章对比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业和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自考助学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培养目标提出了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对四个模块的课程进行了具体设置,同时对于自考助学两个关键的问题,即自考通过率问题和职业实践技能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高等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2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本科目录.
[2]2009年自学考试形式分析纪要(以赣教自考字[2009]2号文件下发).
[3]黄继晏主编.自学考试报考指南[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12.
[4]洪年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广告(专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09,5.
广告设计论文范文3
摘要:近代上海广告设计是中国近代设计艺术史中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上海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广告代理业务,催生了中国现代广告业务运营模式形成,并且产生了多种广告模式,如报纸广告、广播广告、月份牌广告等都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一时期的广告美术已贯穿于上海的大街小巷,设计风格既有理想主义的创新,也有传统艺术的务实,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设计艺术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现代商业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广告设计;上海商业美术;现代价值;产品包装
上海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相互碰撞交流的先驱之地,广告设计起源时间也领先其他地区,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上海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商品宣传广告的兴盛,近代上海的广告设计往往通过象征、抽象等手法概括行业的特征和商品的内容,使人望物明义。其特点简洁明了、适度夸张、一目了然,极大的得到了大众的认同,甚至形成约定俗成的标志。这些商业美术也以多元的形态、色彩、材料共同构成了和谐且富于整体美感的都市视觉景观,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街巷之美"[1],在设计形式、制作工艺等方面为现代商业美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早期上海月份牌广告设计
月份牌绘画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一种擦笔画和水彩画技法相结合制作而成的商品广告画。[2]月份牌绘画的形成和发展与上海商业经济的发达有很大关系,也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关。月份牌画在技术成熟了以后,风格和题材也发生多次变化,是中国艺术史中较为独特的广告美术形式,对当时的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助力,对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有一定积极的影响。月份牌是民国时期宣传促销的主要手段,由海报发展而来。由于宣传海报中最先进入国内的海报展示的多为西洋的历史人物和风光,所以尽管内容非常精美,但国人却并不喜欢,更别说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后来人们将宣传海报和我国的传统年画融合,将绘画的主题转化为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历史文化典型、戏剧神话故事等,而绘画的手段也从外国的传统绘画手段转化为带有中国传统风味的绘画方式,并附上实用性的年历,逐渐演变为月份牌。月份牌不仅迎合了国人的审美偏好,也因实用性迅速成为人们竞相喜爱和珍藏的新潮品。由于月份牌产品产生了较好的市场反响,而广告作为月份牌制作与宣传推销的本体形式,形成了近代广告设计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构成了近代上海特有的都市文化风景线。与报纸广告比较,月份牌广告产品信息传达量不高,更强调情感渲染的效果,注重画面内涵和展示手法的设计。月份牌广告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了神话故事、历史典故、戏曲传说等,其中以妙龄女子形象居多,女子形象在面容和表情方面相似度较高,具有东方特色,与西洋传统广告画中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的女子形象差异较大[3,4]。上海月份牌中女性形象通常有着较为圆润的面颊,眼睛宽大而有神,以颇具亚洲人特色的丹凤眼居多,白齿红唇,通常抿嘴微笑或稍微露齿微笑,坐姿通常是面朝前侧身而坐,妩媚且不失优雅。月份牌中女子虽有穿着性感的现代裙或是较为暴露的洋装,但面部神色与姿势动态仍偏向保守。这也说明了虽然当时的中国人民受西方文化影响,但也仍保有传统思想。中国固有的古老文化、优良传统并没有轻易地被改变,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遭受经济与文化多重侵略的时期,中国社会仍会提倡"洋为中用""西学东渐",而不是"全盘西化""全盘照搬"。中国人民对西洋文明有着较为现实的认识,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并不能适合中国人的生活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但吸纳与学习西洋的先进知识与技术,能够用以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月份牌的设计与制作就是较好反应中国人民这种思想的典型范例。这一时期,上海月份牌广告宣传的创作技艺也在不断创新突破,出现了类似水彩画创作方式的擦笔画法,这种绘画方式也获得了民众的喜爱。作为中西融合的产品,上海月份牌广告也是我国传统中国画在近代的商业化运用,它的形成和繁荣体现了我国在近代广告设计中不如现代的发展进程,有着强烈的个性语言与创造力[5]。月份牌作为近代独特的商业美术产物,在中国现代美术转型时期对商业艺术设计、绘画艺术、烟草包装、服饰设计以及影视艺术行业都产生了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现代价值。从色彩形式上来看,近代月份牌的成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探讨与反思,可对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提升起到借鉴作用,也在提升广告艺术审美方面起到了参考作用。如中国现代的香烟包装设计就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上海的月份牌。中国步入现代社会以后,不少香烟的广告以及包装都以上海月份牌为参考,传统的色调和朴实的设计,加之月份牌绘画的技法与设计方法,给人以质朴的亲和力,即便以当代视角来看也仍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设计形式。
2早期上海的书籍封面设计
书籍封面设计作为商业、艺术与科技的结合,随着印刷技术和书籍整体改变的变化经历了从线装到胶合装订的转变。近代上海的出版行业中,可以看出部分封面设计受到英国艺术家奥布里·比尔兹利(AubreyBeardsley)[6]的影响,带有明显的维多利亚风格,这种设计形式后来被称为"新艺术风格"。李伯元的《文明小史》(1906年商务印书馆再版)和小说杂志《绣像小说》都显现出这种新艺术设计风格。《东方杂志》(成立于1904年)也很好的利用了西方格式中汉字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的排列方式,设计风格更加鲜明,也更适应世俗。较具创意的封面设计在五四运动以后开始普遍出现。鲁迅就是设计实践中较为活跃的参与者。鲁迅(19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与活动激励了许多左翼文艺工作者,同时他也是一些设计艺术家的赞助人,经常资助和委托当时上海的设计师一些工作。鲁迅在书籍封面设计方面最早是提倡使用本土意象的,意图创造独特的中国风格,这一思想在他1920年至1930年间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来,如《桃色的云》等。后来鲁迅为了探索新的设计,开始结合一些古董的拓印以及其他更为复杂的图案作为设计主体,如《呐喊》等书籍的封面设计就有这样的特色。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域外小说集》(图1)就是由鲁迅设计,陈衡恪题字。鲁迅将书法的视觉美学与设计相结合,增强了设计的视觉力量,在当时是带有突破性的创作形式。鲁迅1923年翻译的童话故事《桃色的云》(图2)以标题为设计灵感,结合汉代云卷轴的艺术元素在封面上增加了玫瑰色的抽象云朵形状,给人以优雅、灵动的视觉感受。除鲁迅以外,陈之佛在这一时期为平面设计所作的贡献也值得研究。陈之佛(1896—1962),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画家,被称为"中国第一位专业平面设计师"[7]。陈之佛定居上海后成立了一家商业设计公司,虽然后来公司亏本,但他成功培养了许多年轻设计师。陈之佛的设计灵感源于他对图案的兴趣,他曾连续六年为《东方杂记》设计封面,还曾于1927年为《小说月报》设计封面。陈之佛擅长运用字母进行点缀,形式语言高度抽象,表现内容丰富,其中包含了表现女性美的抽象图案、几何化植物抽象图案、线条以及字母相结合的创意图案等。除了设计杂志封面以外,陈之佛也为一些出版社设计封面,彰显了他的创作实力。陈之佛还出版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本平面设计教科书的《图案法ABC》,1930年由世界图书公司出版,并多次再版。陈之佛在上海美专从事的教学活动也为我国艺术院校图案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陈之佛的设计强调思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认为研究工艺品的实用性需要以工艺品的适应性为前提,充分发掘其使用价值,以此来做设计研究的灵感来源。并且,陈之佛对设计品的造型、装饰以及色彩都极为重视,还认为从事艺术设计需要有较高的综合修养,才能形成装饰性与实用性统一的设计作品。早期出现在上海的书籍封面设计是那一时代中国商业设计的集中代表,鲁迅、陈之佛等艺术先驱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将带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与西方泊来艺术形式结和,形成了既有民族传统又不落窠臼的独特民族设计风格,为中国现代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美术专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3早期上海的报纸广告设计
从当时上海影响较大的商业刊物《申报》的广告宣传设计要求来看,早期的《申报》广告宣传是图文皆备的,文字内容基本是简单平实的商品信息描述,不带有感情色彩,不掺杂政治观点评论,图则是商品的样图。可见早期的广告创意还相当于商品说明书,报纸广告产品设计也尚停留在对商品信息客观表达的传统广告方法上,不讲究策划与创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工商业蓬勃发展下,《申报》广告宣传不管在数量上或是在性质上都有了重大突破,在广告宣传设置上也越来越注重广告宣传效益。现代广告创意要有相对集中、具体的追求要点,比如艾罗补脑汁的系列广告创意,每一个故事都是由左右两种版组成,上版是白描绘画人物加文案,下版则是摄影头像加文案;上版用一句话来阐述主旨,并突出了奇药这一概念,其中角色和意义都等同于现代广告创意中的标题元素;下版中用了社会名流的服药疗效进行了实验分析,对"奇效"进行了充分证明,相当于现代广告文案中的正文部分。广告宣传的要求与重点战略也是现代广告创意设计的基础战略之一,在艾罗补脑汁的系列广告创意中就已有所使用,而且是系列的运用。在表现特征方面,从图文设计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报纸的广告创意的图文结合形式安排的比较合理,以图文本来内容引导读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深度宣传。文字不仅是对商品的客观展示,也根据宣传主旨进行创意性描述,图片效果生动且略带夸张,富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消除视觉画面仅靠文字的讲解将使宣传显得枯燥而又无力,去掉文字仅凭一幅幅画面进行宣传将不明所云,图与文缺少哪一部分都会削弱宣传力度,使广告效果打折扣,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在当时发挥出较强的宣传效果,这也可以看作跨媒介传播的早期形式。综上所述,上海早期报纸广告宣传的创意过程已不拘泥于对商品简单说明,而是尽量以多种设计形式提升商品广告的传播力度,增强商品的功能与优点宣传,产生广告记忆点,让消费者能通过广告的设计更易对商品产生兴趣。已经形成了有目的、有策划的商业广告宣传模式,为后来的现代广告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参照作用,极大地推进了商业广告的传播范围与发展进程。
4早期上海广告设计的价值与影响
十九世纪初,中国艺术界一直在争论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的新传统主义和学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想渗透了社会的多个领域,艺术设计领域也更多地响应了当前人们的需求,扛起了迈向现代化的旗帜,积极投身新时代艺术设计实践。尤其是商业艺术家所具备的现实主义思想,在当时不仅是现代科技与文明的代表,更是助力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强大动力。设计艺术家的经验与使命和文人画家、油画家不同,他们更注重日常生活的体验,也更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与现实需求,因此他们的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那一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反映了更真切的历史现实。
5结语
早期上海的广告设计作为我国现代广告设计的源头,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属于中国多元文化中极具特殊意义的一门艺术形态,从设计、出版、宣传等多个方面,反映了本土特色和历史现实。这一时期的上海艺术家不仅是服务于现代工业的设计者,也是发扬民族文化的践行者,他们的设计凝练了这一时期视觉传达特征,为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创新创造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巨欣.世界设计史[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210.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393.
[3]陈红艳,林亚红.民国上海广告的现代化嬗变[J].出版广角,2018,10:75.
[4]陈烟桥.上海美术运动[M].大东书局印行,1951,7.
[5]吴林珍.上海月份牌广告的本土化启示[J].美术大观,2017,05:120.
[6]奥布里·比尔兹利(AubreyBeardsley,1872-1898),十九世纪末最伟大英国插画艺术家之一.
[7]茱莉亚·F·艾德鲁斯,沈奎义.危机世纪:20世纪中国艺术的传统与现代[M].所罗门·罗格根海姆博物馆出版,1998,185.